您的位置 首页 圣德文论

「翳」,就是指众生心中无明盲点,或观念上,心理上执着。  

这种智慧是绝对透明,是超越主观和客观之上的,这叫做观照。
 

文章目录[隐藏]

 觉海文集:一翳在眼

原标题

过去芙蓉灵训禅师问归宗智常禅师说:「如何是佛?」
  

得到的回答说:「即汝便是。」意思是说,你当下就是
  
芙蓉灵训禅师就再进一步问道:「要如何保任?」
  
归宗智常禅师说:「一翳在眼,空花乱坠。」
  
芙蓉灵训禅师听了以后,言下顿然领悟。
  
这一段禅门公案是出自《联灯会要》里面的记载,公案的内容,主要是说明众生因何会成为众生的原因。
  
一翳在眼,空花乱坠。翳,就是眼睛的瞳孔生膜遮蔽视线的病。如果有这种翳病的人,他在看天空时,就会变成空花乱坠,眼花撩乱,会看到很多虚幻不实的景象。其实,会生病的不只是眼睛,耳朵若是不善听话,断章取义,也会造成对事实的误解,或者讲话口不择言,搬弄是非,胡言乱语,也会引起很多争端。这种种的现象,讲起来都是病态,但是最可怕的并不是这些,最可怕的是心中有病。
  
如果心中生病,就会在观念上或心理上产生种种的偏见、成见以及执着,障碍对真理的体悟,阻碍清净佛性的显发。可怜的是,众生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生病的事实,反过来却以生病的眼光,去看待世间的一切事物,而且自以为就是真实!其实所谓的真实,并非真实,都是认假作真,结果产生许多不必要的困扰和烦恼。
  
如何是佛?归宗智常禅师回答说:「即汝便是。」这个意思,就是表示众生皆具佛性,与佛无异,既然无二无别,为什麽众生就叫众生,而不称为佛?这要如何保任呢?归宗智常禅师说:「一翳在眼,空花乱坠。」众生之所以会成为众生,就是这个原因。这里所讲的「翳」,就是指众生心中的无明盲点,或观念上、心理上的自我执着。
  
众生在未开悟以前,每个人都习惯由自己的个性及角度去看世间的人、事、物,又有谁会主动去发现或怀疑自己的不客观和不理性呢?十个人看同一个人可能就有十种不同的见解,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与心情下看同一个东西,也会有不同的判断。因此,只要心中还有自我自私的主观意识存在,就看不到真正的面目,必须心中没有任何自我的预设立场,所看到的世界才是用智慧来照见的。这种智慧是绝对透明,是超越主观和客观之上的,这叫做观照。
  
心经》里面说,用般若智慧来照见人生现象,就能离开一切苦难。假使我们能以开放、柔软、尊重的态度去面对一切,虚心学习,就能促进生命净化,去除我执的想法,而有更大的慈悲和智慧。这种悲智的力量,能使我们对生命有更加深广的体悟,能够如此,则本自具足的佛性自然彻见,展现光明,而不再是一个暗昧无明的人生了。

文章来自佛教正法中心

免责声明: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,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、暗示和承诺,仅供读者参考,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(内容、图片等),请及时联系本站,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。

作者: xuefo

为您推荐

南无羌佛

佛弟子访谈(八十一)南无羌佛《哲言精选》歌集欣赏(三)

播放佛陀师父亲自唱诵《哲言精选》歌集的歌曲: 社会能力。

南无羌佛

佛弟子访谈(八十):南无羌佛《哲言精选》歌集欣赏(二)

南无羌佛亲自唱诵的《哲言精选》歌集里的:微才当居。

南无羌佛

佛弟子访谈(七十九)南无羌佛所说《世法哲言》的缘起与《哲言精选》单曲欣赏

南无羌佛所说《世法哲言》的缘起与《哲言精选》单曲欣赏

心经

佛弟子访谈(七十八)虔诚恭敬闻听修学《藉心经说真谛》法音与经书,获得无上殊胜加持受用?

南无羌佛亲自唱诵,《中国龙》。

南无羌佛

佛弟子访谈(七十七)「H.H.第三世多杰羌佛日」的由来及南无羌佛所获得的更多伟大的殊荣

1 月 19 号这个是世界上唯一由政府颁布的佛陀日!

发表回复

返回顶部